五毛钱的缘分

五毛钱的缘分
苏沧桑

十几年前,我住在一个巴黎近郊的城市。离我住处大概三两分钟脚程的地方,有一处教中文的所在。偶尔路过进去看了,就是觉得好奇而已,并没有引起什么特别关注。可偏偏正是在这个地方,我用五毛钱欧元换来了一份无比珍贵的作家姐姐的情谊。她就是中国知名女作家—苏沧桑。

那年这所中文学校搬迁,于是图书馆把很多很多的藏书拿出来甩卖。就巴黎的消费水平来说,价格便宜到恐怕连白菜价都谈不上了。大概版面大一点,厚一点的铜版纸书也就是一两块钱。至于薄一点的,小开张的也就是五毛钱了。如果跟工作人员攀谈上几句,怕是有些相对旧一点的也就是作为赠品了。倒也不是因为这些书没有价值,而是因为全部都是中文书,而且大都跟经济没什么关系。小说啊,散文啊等倒是很多,所以关注的人并不多。而恰恰就在这别人不屑一顾的书堆里面,我倒是大块朵颐的买了好几十本吧好像。跟捡到宝贝也似的拉回家(真的是要用购物车拉,因为好多铜板纸的大开张真的很重,比如一套四册的藏族文化图册)。其中的一本吸引我的是它的题目跟简介。书名叫“风月无边”。西湖的风景,历来为文人墨客们所称道,明年间,为了更好的欣赏西湖的景色,所以在西湖修建了一座湖心亭。相传乾隆爷下江南期间,夜游西湖,在湖心亭被西湖的景色所迷,于是写下了“虫二”两字。后人将这两字刻成碑文,永远地放在那里。西湖湖心岛,西湖虫二碑。我觉得能用这个典故来做书名,怕是文艺到了极致吧?

再翻看简介,“也许,这便成为我们要编这本民间生活摹本的暗中理由。但我们虽有所彷效,却不必做张文人,或者说我们要把他那种改变一下,把自己放到日常世俗情景之中,真正通持一种民间心思和情怀,来体察民间生活精神,体察在这样精神之下恒常且又变动不居的日常价值。摹本的意思,不仅是描摹一个民间样本,而是深入民间生活肌理,画出民间生活的气韵和脉络。一笑一颦,一举手一投足,一饭一食,一壶酒一怀茶,在深巷,在市闾,无论那是些什么人,都有声有色,都有声有色,都有条有理,都有情有趣,都高高兴兴,都落落大方,都蕴蕴藉藉,都妥妥帖帖,都值得细笔勾画摹写。” 感觉就算是隔着屏幕,那浓浓的生活气息也远远的熏醉了离祖国跟老家千山万水的游子了。拿回家迫不及待的开始阅读,一口气读完后,眼前仿佛展开了一幅毫不艳丽,也完全没有浓墨重彩的画卷。那么的亲切,自然,俨然在开满鲜花的庭院里,一品香茗,人间值得。

这时候才突然想起看一下作者是谁,“苏沧桑”,完全不认识,但是想一想看名字,先入为主的想没大意外应该是一位饱读诗书的老先生吧?那时候才刚开始使用微博,也算是比较方便的查询手段了,于是简单搜索了一下,作家,苏沧桑。怎么搜也只有一位非常漂亮的女生。于是很好奇的添加了(毕竟那照片真的也很有知性美,跟她的文字一样被暖阳偏爱的笼罩着)。而且居然被她接受了。这才知道,饱读诗书不假,须发皆白就风马牛不相及了。而且这位女作家的照片,一直到后来很久,都让我感觉带着那么一股子仙气。通俗一点说,是那种会让你情不自禁的怀疑她是否跟你我一样,饱食人间烟火。如果是,那她为什么可以如此纯净?

百度上给大家搜了,如下:

苏沧桑,女,1968年生,杭州人,毕业于浙江大学,就职于浙江省作家协会。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散文学会理事,浙江省作家协会散文创委会主任,浙江省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浙江省生态文化协会理事。出版散文集《银杏叶的歌唱》等,当代第一部写西溪长篇小说《千眼温柔》等。多篇作品入选《中国最好的美文》等全国各类散文选集、散文年选、被各类选刊转载及作为全国各地中高考试题。荣获“冰心散文奖”、“首届路遥青年文学奖”、等全国多项文学奖、散文奖。被誉为“散文中的天籁之音”,备受读者推崇,莫言、叶文玲、张抗抗、孟繁华等多位名家曾为之做序、评论、推介。

坦白的说,无知者无畏,如果当初我知道这位姐姐有这么大名气,我肯定是望而却步了。哪里还有添加对方微博的勇气。不过也就自然会错过这份缘分了。因为苏姐她不是人如其字,而是字如其人。从一开始她就完全没有因为我只是一位海外的普通读者而摆出任何架子。而且仿佛一位相识多年的好朋友一样攀谈。甚至还赠送给我了她的作品。可以说是让我惊掉了下巴的同时,着实被感动了。那份亲切,关怀,平易近人,而且完全没有任何杂质掺杂的为人有时甚至让我怀疑自己是不是在跟一个有血有肉的真人在对话。尤其是在后来我人生最黑暗的日子里,她专门发了鼓励的话给我,没有任何空洞的安慰,没有任何令人不适的制高点俯视。可以说苏姐,当然也有其它的几位真的为数不多的人都是居功至伟的。我并不想说谢谢,因为在她作为素未平生的人所给了我的支持跟鼓励面前,谢谢这两个字真的太过客套跟苍白,有着莫名的距离感。请允许我为这位五毛钱结交的姐姐摇旗呐喊一下。因为她的作品无关发财,无关功名利禄,就是来自生活的文笔跟感悟。如果这世间多一些这样的匠人,少一些功利,我坚信这世界上会少很多冲突,纠结,伤害跟不解。

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去年三月出版了她的作品“纸上”

《纸上》是一本独特的书。全书由七篇散文构成,以记录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中国南方珍贵的非遗文化、手艺行当、风物人情(桑蚕丝绸、传统造纸、草台戏班、茶农生活、养蜂人家、古法陈酿、西湖船娘)等为基本元素,“我”深入“他们”的生活现场,亲身体验捞纸、唱戏、采茶、养蜂、育蚕、酿酒、摇船,截取鲜活的人生横断面,深度挖掘其间所蕴含的中华民族特有的精神价值、思维方式、文化意识、文化自信,抒写新时代新精神,讴歌中华民族山水之美、风物之美、传统之美、劳动之美、人民之美。


其中《纸上》曾在《人民文学》头条重点推出、《新华文摘》转载,《跟着戏班去流浪》《与茶》《春蚕记》《牧蜂图》《冬酿》《船娘》等先后在《人民文学》《十月》《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报刊刊出,读者反响热烈,对于弘扬和传承中华优秀文化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购买链接在这里,比一杯咖啡的价格还便宜,却可以带给你“偷得浮生半日闲”的满足。我坚信任何一个心存美好的人,只要读了苏姐的文字,必定绕梁三日的回味无穷。

http://tbll000333.cn/cm_details_tkl_v5.php?shopUrl=BTMGMlo9BzRUbVNmUWQMMlEzVTNRaAVj&shop_type=UiYAbVdhUz8MYQ%3D%3D&small_shop_type=VzRWO1RcUDRWMlYkAWMObwY4AyQ%3D&tbk_y_url=&unionid=&quser_id=&short_url=aHZt4i&userid=648592&s_t=1&u_l=1&source=qiange&shop_id=&t_id=

毫不夸张的说,疫情一结束我肯定会第一时间回国看望家人。而那时,我会毫不犹豫的搜罗她的全部作品搬回法国。无论是夏日的海滩长椅上,还是冬日的壁炉炉火前,一杯不需要知名的茶,一首不需要叫得上名字的大提琴作为背景音乐,你可以拥有很多这世上的众多富人都享受不到的东西。而这个感觉,属于你自己。

让我们怀着感恩的心,认真的活。

如果喜欢,记得回来麦补丁的官网注册一个免费的会员,跟麦补丁一起过平凡但是有意义的人生。

如果您比较繁忙,只能在工作结束后忙里偷闲的欣赏一份音频,那么这段“假如贝加尔湖有耳朵”,送给您,陪您一程。

音频欣赏入口

https://drive.google.com/file/d/1fiQxQcvXsjJp6cXCKIuzf8bH1p43hgra/view?usp=drive_link

文字欣赏入口 https://www.chinawriter.com.cn/n1/2024/0314/c404018-40195426.html